第三百四十四章成为吴贤妃后,景泰帝开发了新人设(十八)

(十八)

自古三人成虎,人言可畏。

若说最开始还有朱祁钰费心煽动,可当风真正燃起来的那一刻,这把火越烧越旺。

从质疑,到底谁是正统,到后来就渐渐演变成了孙氏夺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

有一说一,朱祁钰在听到这个流言时都忍不住一怔。

高手在民间啊。

民间的百姓比他还能编。

流言随着风吹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就连京师外都不能幸免。

朱祁镇牢不可破的正统地位彻底被动摇了。

流言似利剑,把曾经被所有人捧在手心里金尊玉贵的身份戳的千疮百孔。

甚至有人自发的将土木堡惊变归结到陛下自始至终都不是承天命之人,否则怎会将英勇善战几十年罕见败绩的大明将士葬送殆尽。

仁寿宫的孙太后,慌的团团转。

她已经无计可施。

难不成她还要在天下百姓面前将当年怀孕生子的证据一一摆出,还是要杀尽传播谣言者。

杀不尽的。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朱祁钰是真的狠。

她忍无可忍的一巴掌,竟然让事情的走向一发不可收拾。

可,她不能倒下。

她的祁镇还在野蛮凶残的瓦剌人手中。

她还得护好祁镇的孩儿以图来日。

秋日,风渐凉。

孙太后冷水湿面,让自己完全冷静下来。

行至偏殿。buwu.org 梦幻小说网

“吴贤妃,聊聊吧。”

荪歌收起懒散无骨的模样“太后娘娘纡尊降贵,要与妾聊什么?”

“妾卑贱,恐脏了太后的眼。”

“哀家想与你,与郕王谈一笔生意。”孙太后自顾自与荪歌相对而坐。

荪歌惊讶“妾和祁钰有资格与您谈生意吗?”

字字句句,谦逊卑微。

孙太后抿唇轻笑一声“只要郕王能应允安全将吾儿祁镇接回,哀家愿全力支持郕王登位。”

此刻,孙太后心知皇太子之位无望。

倒不如退而求其次,流得青山在。

百姓归百姓,朝堂归朝堂。

荪歌敛眉浅笑,说不出的嘲讽。

很抱歉,朱祁钰需要的是独一无二的合理和正统。

朱祁镇活着,就是朱祁钰的失误。

“太后此话何意,祁钰从未有不臣之心。”

“您是想以谋逆之罪,将妾和祁钰除掉吗?”

孙太后眸光深沉注视着荪歌“吴贤妃可知京师近来流言?”

荪歌摇摇头“妾居此,人生地不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不用想也知道,朱祁钰的计划实施效果甚佳。

“吴贤妃,你我也算是老相识,打开天窗说亮话,这笔生意,做吗?”

荪歌摇摇头“朝政大事,我一介妇孺着实不敢妄议。”

“竟不知何时起,太后都能左右天命的归属了?”

“妾愚笨。”

荪歌不愿再多言。

朱祁镇,必死无疑。

这一点,她绝不会有任何退让。

不管是为了朱祁钰,还是为了数十万将士,为了大明的江山,朱祁镇都该下去。

他不下去,那些枉死的人,岂不是哭诉无门。

至于孙太后的威胁?

除非孙太后是连皇陵都不想进了,大肆动用禁卫射杀她,否则她一人便可在这皇宫来去自如。

孙太后急,朝臣们更急。

荪歌看着气急败坏离去的孙太后,叹息一声,又重新将目光投向了窗外簌簌落下的树叶。

风,越来越大了。

也不知在朱祁镇能不能受的了边镇外的风沙。

受不了,那就被吹死吧。

她清楚的记得,后世有人洗白朱祁镇,把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说成好人。

甚至将作为俘虏在瓦剌生活的这一年美化成以人格魅力收服了瓦剌高层,是另一个意义上邦交。

说的可真棒。

历史,还真是一面照妖镜。

文华殿内的臣子们,再一次跪求朱祁钰早登大位。

早不推出一个名正言顺的长君,京师就真的要大乱了。

那些流言,简直诛心。

朱祁钰的额头还缠着一层薄薄的布,居高临下的看着跪在地上恳求他登位的大臣。

这些臣子,是需要一个冤大头。

最好是任由他们摆布的冤大头。

“诸卿这是要将本王陷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地。”

“皇兄尚在世,又有皇子在,岂能容我登位。”

“使不得,使不得啊。”

于谦抬起头,掷地有声“何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郕王乃临危授命,拯大明危难救百姓水火。”

“您是先帝爷的皇子,于公于私,都最应该登大宝,率军民,抵瓦剌。”

“那若是皇兄归来,本王应如何自处,诸卿应如何自处?”朱祁钰将话摆在了明面上。

就在这时,殿外有人来报“大同府有消息传来,又有贼人冒充陛下叩关大同府索要金银财物,要求大同府开城门相迎。”

朱祁钰:……

众官员:……

朱祁镇是真的不要脸面了。

将朱祁镇与赵构相提并论,有时候简直都是对赵构的侮辱。

议事姗姗来迟的孙太后,脚步僵住了。

她明明派人给祁镇送御寒衣物时专门嘱咐了莫要再行让祖宗蒙羞臣民讨伐之事了,一切有她,她会极力斡旋。

孙太后蓦地涌现出了羞耻感。

这份羞耻感来的汹涌澎湃,一度凌驾于权势凌驾于慈母心之上。

怪不得吴贤妃那么有恃无恐。

孙太后的目光,遥遥的追随着朱祁钰。

临危不乱,心思缜密,又知韬光养晦。

这京中的局势和舆论,完完全全一边倒向了朱祁钰。

她精心培养的祁镇,真的比不上在宫外散养着长大的朱祁钰吗?

那她和先皇付出的心血算什么?

“哀家也请郕王早登大位。”

她不能让大明亡在他们母子之手。

她,她不愿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

郕王可以韬光养晦,她和祁镇未必不能卧薪尝胆。

重点是,度过眼下的难关。

既然吴贤妃那条路走不通,那她就当着众臣的民放低姿态,让郕王寻不到可以拒绝的借口。

“哀家也不再强求立皇长子为皇太子。”

“哀家只求郕王看在兄弟一场,陛下多年来对你也是亲厚的份儿上,寻机会将陛下安全的迎回来。”

“哀家是太后,应为大局着想。”

“可哀家也是个母亲,也想求儿子安全。”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wa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