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成为吴贤妃后,景泰帝开发了新人设(四十三)

(四十三)

这流程,他都习惯了。

不行,他得去拜见下吴太后。

要不然这颗心就像是在油锅里被反复煎炸烹煮一样。

难受得很。

日子已经这么难熬了,难道他还不能自我调解下?

“谁?”

“谁求见?”

荪歌惊疑不定的看向前来禀报的宫人。

于谦?

于谦求见她?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和规矩吗?

有些不想见,但又不得不见。

“宣。”

荪歌理了理衣袍上的褶皱,端正了坐姿,收起了一贯嬉皮笑脸的嘴脸,严阵以待。

“臣于谦,叩见太后。”

这是荪歌和于谦正儿八经的第一次会面。

宫宴,不算。

“于卿何需行此大礼,快快请起。”

“陛下整日在哀家耳边历数于卿的辛苦与功绩,哀家心中甚是感念。”

“哀家特许于卿见哀家不跪。”

于谦:!?(_;?

这口吻,这作派,与陛下如出一辙。

到底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还是母子沆瀣一气?

“礼不可废。”于谦规规矩矩道。

总要为自己流芳百世的美名再挣扎一下。

荪歌官方又客套的勾唇笑了笑,端出宠信纵容的态度继续道“那都依于卿。”

于谦表示,他累了,挣扎不动了。

于谦沉默,荪歌就开始装傻,反正打定主意绝不先开口。buwu.org 梦幻小说网

顿时,殿内弥漫着一股沉闷压抑的气氛,时间仿佛变得分外缓慢沉重。

片刻后,于谦屈服了。

“臣前来,有一惑,求解。”

荪歌也松了口气,再憋一会儿,她就爆炸了。

“于卿但问无妨。”

“哀家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于卿乘兴而来尽兴而去。”

于谦脸上的表情一僵,总有一种还是在面对陛下的错觉。

“太后娘娘,百发百中否?”

斟酌再三,于谦挑选了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问题。

荪歌眸子中闪过一丝了然,先是一本正经的摇了摇头。

于谦皱眉,正欲追问,荪歌又继续道“一箭,九成。”

毕竟她是真的有一箭没射中。

所以,这不算说谎。

于谦低头,无奈的撇撇嘴,太后说话还真是一波三折,吊人胃口。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钓系?

如果吴太后去钓鱼,绝对比愿者上钩的姜子牙更厉害。

“是臣有眼不识泰山了。”

此刻,于谦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听范广说,和亲自听吴太后说,性质不同。

看来,藏的最深的不是陛下,而是吴太后。

如今再回想土木堡之变太上皇被俘后,郕王一路的高歌猛进,最要紧的环节都少不了吴太后。

要么制造机会,要么推波助澜。

悄无声息间,就让孙太后再无招架之力。

满朝文武,连陛下都对付不了,何况是还有一个藏的更深的吴太后呢。

“哀家的答案,能否解于卿心中之疑?”

自始至终,荪歌嘴角都挂着淡淡的笑容,威仪尽显。

“足够。”

“请太后恕臣之罪,臣还有一问。”

于谦垂首,恭敬道。

“但讲无妨。”

她对有操守有骨气有能力的人都分外有耐心。

虽说历史的洪流里,人人如黄沙。

但,黄沙里总能淘出金子,让这条洪流越发熠熠生辉,千万年不朽。

于谦,算是一块金子。

“臣叩首,敢问太后此生所求?”

于谦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问话的声音却是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跪拜,是礼节是规矩。

发问,是胆量是气节。

满朝文武皆知陛下对太后孝顺非常,太后喜,则陛下喜。

可过分的孝顺,有利有弊。

只要吴太后愿意,便能轻而易举的左右朝政,甚至在朝堂上培植亲信搅弄风云。

就像他,莫名其妙间成了大明的权臣。

那吴太后呢,会不会摇身一变成为大明的权后。

“愿以寸心寄大明,且将岁月赠山河。”

“哀家所求,大明繁荣昌盛,山河无恙。”

“哀家之志,不在权势,不在朝堂,于卿安心否?”

于谦心神大震,拱手“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罚。”

荪歌摆摆手“不过是寻常闲聊,说什么罚不罚的。”

“于卿言重了。”

“既然于卿说完了,不如听哀家说说吧。”

“哀家知晓于卿心有大志,忠的是朗朗乾坤下的大明百姓,追求的是千百世的清名,于卿的抱负,哀家钦佩。”

“但,于卿,哀家想说的是,忠于大明百姓和忠于陛下是不矛盾的。”

“你扪心自问,较之于太上皇,陛下可有丝毫不如?”

“他生在民间,长于微末,性子虽有些温吞懦弱,但知疾苦懂悲悯,性子良善。”

“在其位,兢兢业业谋其政,不断的锻炼改变自己,一点点蜕变,努力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无愧于大明历代先祖,无愧于大明百姓的帝王。”

“行事有度,从善如流。”

“也只有他,能这般毫无罅隙的信任你,给予你实现毕生理想的机会。”

“哀家知晓,以你的聪明能干,定能看出陛下那些小算计,的确,他算计你是真,但信任你,给你铺就了一条通天大道也是真。”

不是每个人的当权臣的道路都能像于谦走的这般通畅顺遂。

想想张居正,孤身入局,二十余年和光同尘。忍耐被不公平驯服,隐忍蛰伏,直至熬成规则的制定者,造福天下。

荪歌顿了顿接着道“哀家是陛下的亲生母亲,所言所思必然会有所偏向,但也并非全是私心。”

“于卿聪慧,当明矣。”

“与其心中煎熬摇摆,怀疑自己人生之路是否走的偏颇,倒不如孤注一掷,辅佐陛下成就大明伟业,让你,让陛下,在都成为大明史上浓墨重彩的英雄外,也能成就君臣一生不猜忌,相互扶持前进的佳话。”

“哀家言尽于此。”

“于卿好生思量,莫要追悔莫及。”

“这世上,唯有一个朱祁钰。”

不是所有人都能容忍百姓清名都跃居帝王之上的权臣的。

流传了两千余年的那句民为贵君为轻,古往今来,有几人可以做到。

寥寥无几,少之又少。

若是历史上朱祁钰和于谦在死后有幸相逢,朱祁钰怕是会问于谦一句“是否后悔。”

(本章完)

www.youxs.or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ouxs.org。唐三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ww.youxs.org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