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尾结语

又到一卷一度的废话时间。(总结性表述中,难免夹杂一些主观倾向,介意可跳过。)

首先本卷成绩斐然,热情互动,点赞无数,剧情饱满,节奏紧绷,人设出彩等等。

咳咳。上述都是阿虫的大梦一场,都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

本书的设定、卖点、优缺点等等都不聊了,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只能浅浅地剖析一下自己的心路,一些日抛型的困难与情绪,一些现在的心境。

初始三卷结束了,可是现在来说无论书还是人,都还是萌新一个。

成长这个东西,有的时候是真的很难被发现。

虽然本书不是什么严肃文学(是荒诞哑剧),但的确存在一定阅读门槛,一部分是背景世界观复杂,也有一部分是节奏与文笔问题。

现在看起来,这本书基调阿虫的起得太高了。这对于一个新人可能就是自杀。

不过反过来说,调子低一点,阿虫反而也不会写。毕竟虫观已经是这样了,没办法早就开始挑食了,至少现在能自产自销哈哈哈。

且摸索着吧,毕竟写网文的路上,阿虫是绝对意义上的新人。网文是一条包容性很强的路,阿虫依然相信写法上没有绝对意义的标准。(是吧?)zuqi.org 葡萄小说网

有的时候看似很多选择,就是没有选择,毕竟没有出彩的地方,可能连动笔的必要都没有。身为一个新人,阿虫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去写,面前的路就这么窄。至少当下对阿虫来说是如此,或许或许以后技巧性上来了,匠气足了,灵气又没了。(可能自认为灵气也只是种错觉,但是这不重要。)

这本书写作过程谈不上顺利,与灵感枯竭战斗、与成绩的挫败感战斗、与自己的惰性战斗、与书的剧情节奏掌控力战斗、与漫长时间线导致的激情衰退战斗。初入网文,还未推开门的阿虫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舒适区,目前写出的每一块内容都是一种摸索性、辩证性的建构,虫子脑子里也没有成型的速滑通道。

加上有时的自我要求算较高,说实话自我限制满严重的,导致很容易卡剧情。(即使如此,到现在为止剧情依然是偏弱的,只能说羡慕那些啥题材都能拿捏的大神。)

回到书本身,能看的下去就看,看不下去也正常。

阿虫相信,网文与所有其他传播媒介一样,无非是一个寻找共鸣、寻找乐子的地方。

阿虫的频道、乐子,自然也服务不了所有人,这道菜在这从始到终也在挑选自己合适的客人。

一如每一个吃了两口觉得咸了淡了,却品出了一些不一样滋味的客人,你们依旧坐在桌子旁边等着厨子阿虫再调调。你们都是很有耐心的客人,阿虫很感激。

当然,目前这道菜阿虫自己也没有真正的做好,各个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慢慢填,慢慢打磨吧。

废话太多就惹人烦了,所以不重要的话不要讲了。

今天就一个重点,阿虫头铁,南墙未倒,头也没烂。再撞撞,所以书自然还会继续写下去。

(经验不足的地方有很多,但依然觉得我写的还行。哼~)

(养书的哥哥姐姐们,书差不多了够肥啦,菜都快凉了~,再不杀猪都老了。)

成绩嘛,管逑。(真实OS:错啦,不要钱的书看看啊!)

(下面是后补的一段话。)

(当人被丢到网络上,360度晾晒时候,不免说话变得小心翼翼起来。我这自己看了几遍后,都感觉自己姿态放的真的低,跟要饭似的,气人的是还没要到。)

(然而现实中......这种反差让我自己恶心到了自己。)

(所以要知行合一,能看到这的人,应该算我虫某人的读者了。跟自己的读者,我要硬气起来,我只负责生产好的内容,你们只负责按照兴趣阅读,与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支持。)

(前三卷加起来已经50万字,对于网文大海没什么。但是对第一次写长篇的我来说,这已经是个节点了。)

(除了成绩外,我很满意能够写成现在这个样子。虽然很多方面早就脱纲,文笔依旧稚嫩,不过新内容的确远超原本的期望。所以在我尽力后,获得的是正面的自我反馈,甚至是一种惊喜。这是一本很有东西的书,这一点我自信可以恬不知耻的定论。)

(萌新网文作者,难免被友人或者亲属问起最近在忙什么。我至少很会自信的说,我在写小说,也会报出书名,让他去看。)

(虽然书的名字往往就会让对面发懵,更是几乎不可能看下去。但是这时的心中有一种廉价的小得意,其实这本破书的作者也搞不懂其中真义。哈哈哈~)

......

另外分享一次个人韭菜经历吐槽。(这段字打多了,放这里有些喧宾夺主,随时会删。)这段无关书本身,可跳过。其中有点乐子,但不多。

今天不知犯了什么毛病,突然用电脑刷起抖音来。

刷就刷呗,刷到了一页MBTI的性格测试,还手贱的点了进去。

先是是性格测试,然后是爱情测试,再是职业测试。

这东西也算大名鼎鼎,早有耳闻却一直懒得去测,因为根子上不是很相信这种算法。

不过今日送到跟前,就想着看看是什么题目,发散一下。同时,我在第一页就意识到了,题目肯定可以看得,但估计测试的答案肯定要花钱或是关注什么公众号之类的。

一开始显示只有三十多道性格测试,没花5分钟就答完了。接着往下,才在做完后依次跳出其他两个题库,我都做完了。

最后嘛,不出意外的出现答案请扫码获取,是个付款码,重点来了它没标多少钱。

好奇虫扫了一下看下价格,40!滚犊子!

生气的丢掉手机后,网页上又跳出了一个新的码,这次用吉利的红色告诉你这是红包,扫这个码只需要30。

我愣住了。

这可是真城市套路深,农村通网也幽深啊。

提问:这其中有几个心理学原理?有几层大气?其实那个瞬间我也答不上,我也是事后诸葛亮。

首先,第一个陷阱很简单,沉没成本,很简单我花了很长时间做题时,你不告诉需要付费,最后做完100多题你才告诉我要付费。我可以告他欺诈不?不过如上面所说,聪明蛋这次在大气层,算是主动入瓮。

第二个陷阱,它付款时就是不写价格。只有扫了才能看到,这甚至不止是一个陷阱。手快或是面部扫描什么的,你甚至都可能没反应过来钱就付完了。继续细分倒霉蛋还可以继续分类,唯手快尔型,价格迟钝型,等。

第三个陷阱,一场大数据的聪明背刺开始了。你如果选择在上一级付了钱,那么你就被红包界面付钱多付了十块,而且虽然我没看到40元付款完的界面,但我敢打赌它不会让你看到另外一个价格。好了现在数据滤网已经筛出了最大的倒霉蛋们,他们用最高的价格上最狠的当,但我觉得最倒霉的其实不是他们。因为他们有个优势,那就是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切,40块钱很有效率的得到一个答案。虽然贵但不离谱,甚至我觉得它只要一开始就明码标价,其实也没什么,当然只是注定不会有几个点进来,说到底就是骗。(叮~,我好像悟了。)

第三个陷阱还没完,它同样是一个诱饵,有人用更高的价钱买了这个消息,几乎下意识的会出现在每一个点退出的人心中。国人都是精明的,这题又不难算。那么是不是变相的在人们心中抬高了这则原本无所谓的消息价格?现在买已经是打完折的了,头上的滤网还挂着一堆倒霉蛋呢,我可真是聪明啊!毫无疑问到这一步,放到一定数量级的点入数量上,又会捞起一批不坚定的倒霉蛋。

问题,我付了钱吗?那肯定付了,不然怎么是韭菜呢。

为什么付?我不是好像都看穿了吗?是啊。

第四个陷阱。更多的时间成本,站在大气层的我花了多少时间想明白这些事?我付出这些脑筋最后还没答案?我甘心不?当然我知道网上肯定有免费的卷子,但这样花时间,而且现在的问题也不是该死MBIT的问题了,而是一个赌徒的好奇心。

我只想知道它的答案,30相比以上这些成本并不贵。最后我回到了倒霉蛋的同流层,再次成了主动入瓮的笨蛋。

最后我成了最大那个笨蛋,这花费的精力,还不如一开始直接送它40。

这恐怖的大数据滤网,要不俺还是把俺老家的网给掐了?水太温了,我都要熟了。广告法管一管啊!

韭菜问题回溯到此为止,再想就真要熟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