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5 诗言志有意迎合

“哈哈哈……”武媚娘终于欣慰的大笑出声。

“武姐姐,你、你笑什么?”武媚娘突如奇来的大笑,把李治给笑懵了。

“没事、没事……”武媚娘见已经走到了四周没什么行人的坊道上,索性撩起面前的帏纱,故作爽朗,大大咧咧地拍着李治的肩。

又笑道:“我只是想着,他们极入我的眼,内心总感觉和他们投缘,冥冥中注定将来我们会有许多交集,甚至会是同一辆战车上的盟友,要借助他们的地方可能很多。”

“武姐姐真的心血来潮了吗?上天注定她是未来的真命天子,冥冥中自有定数啊!”李亦玺内心暗暗的思忖。

“既然武姐姐觉得和他们极为投缘,那孤就把他们都叫过来,大家结伴一起上高阳的公主府好了,今天还有的是时间,可以和他们交流交流感情。”

李治还是有点不以为然,随即吩咐薛仁贵:“仁贵,你上前去把他们二人都招过来,就说本宫诚邀他们。”

“是,殿下!”薛仁贵答应一声,屁颠屁颠的跑上前去了。

而跟在李亦玺三人身后的范云仙和两位大内高手一路默默无言,大人们说话交流,做下人的哪敢随意插嘴。

很快,许敬宗和李义府都被叫了过来,太子殿下召唤,他们自然不敢丝毫耽搁,这可是难得的攀附晋身机会,自然更要抓紧住。zuqi.org 葡萄小说网

“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许敬宗和李义府两人眼巴巴的赶到太子李治面前,赶忙毕恭毕敬施礼,做足了下臣的姿态。

近距离一观,李亦玺就发现这两位仁兄真是都有各自的特色,大异于常人,个性非常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那许敬宗大步行来,举手投足颇显气派,实则此人恃才傲物、尖酸刻薄,但又为人非常诙谐,喜欢故作幽默,取笑别人出丑为乐。

这就像现代社会那种贫嘴,嘴欠的相声演员一样,虽然也能作为搞笑担当,但总是揭人的短,揭人伤疤,喜欢拿别人的痛苦来当作言说笑料,实在很令人厌恶。

许敬宗,杭州人士,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隋炀帝大业年间秀才,如今已五十五、六岁。

他学识才干俱佳,尤以文章驰名,半生际遇却甚坎坷。

年轻时正值隋末动乱,他与父亲一起随侍隋炀帝南下江都避祸,不料禁军叛乱,隋炀帝遭弑,许善心也被叛军杀害。

许敬宗为苟全性命,手舞足蹈大拍杀父仇人的马屁,侥幸免于一死。

后来辗转投奔大唐,成为李世民的亲信幕僚,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偏巧江都宫变时隋朝宰相虞世基也一同遇害,而虞世基之弟便是日后与许敬宗同为十八学士的虞世南。

与许敬宗不同,人家面对叛军的态度是恳求代兄受戮,虽然叛军不肯答应,但虞世南重情不畏死的美名播于天下。

于是便有好事者编了句顺口溜:“虞世南匍匐请代,许敬宗舞蹈求生。”

虽说贪生怕死私德有亏,但他毕竟是李世民的潜邸近臣,哪怕熬资历也不愁不能身登高位。

惜乎许敬宗偏生又是嬉笑怒骂、不拘小节、嘴欠恼人之人。

贞观十年他本已官居中书舍人,却因在长孙皇后的葬礼上开玩笑触怒了李世民,被贬为洪州司马。

所幸他确有真才实学,数年间埋头苦干颇有政绩,竟一步一步又爬了上来。

李世民远征辽东,在驻跸山大破高丽,许敬宗受命拟捷报,于御驾前援笔疾书顷刻而就,草草出手便是一篇恢弘大作。

因而重获李世民欢心,任检校中书侍郎、又兼任太子右庶子,成为东宫太子李治的僚属。

“许大人,下官见礼了,”李亦玺不敢怠慢,赶紧施礼招呼。

“你是……李义府?”可能因为李义府皮囊长相实属不错,武媚娘倒更着重关注他一些,当先就招呼起他来。

李义府不仅长得俊,身材修长,更因他那副笑容实在令人难忘——嘴角微微上翘,两颊隐隐露出一对酒窝,双目莹莹既热情又不失矜持,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笑意盈盈常挂脸上,亲切和善。

其人实则是笑里藏刀,不安好心,是一头笑面虎,不,是笑面猫,时人称“李猫”。

“正是在下,唐突佳人,冒昧的问一句,不知姑娘该如何称呼,恕在下失礼了!”李义府自然不识得长居深宫中的武媚娘,但看她跟太子李治结伴同行,多半以为她是东宫太子所亲近之人。

“妾身乃是宫中的武才人,让李大人见笑了,”武媚娘直接利落的如实回答。

“哦,原来是武才人,微臣见过武才人,”李义府非常圆滑世故,连忙打招呼。

“下官见过武才人,”一旁的许敬宗也马上施礼。

“许大人,李大人,今日实在是碰得太巧,本宫就叨扰你们了,想让你们随本宫一起去趟公主府,不知你们可否愿意?”李治直接开门见山,马上向二人讲明自己的意图。

“殿下有令,微臣莫敢不从,”许敬宗和李义府异口同声。

于是一群人结伴,就边逛边聊边慢慢步行赶往高阳公主府。

“李大人,本官听说当年太子殿下晋位后,皇上因为大感慰怀,也为贺太平日久,崇诗尚礼,于是大开隆恩收拢才士,又为激励读书人效力朝廷之心,特意举办过一届科考。”

李亦玺遇到这么好的良机,自然是要结纳李义府一番,于是投其所好,开始谈扯他平生的光辉事迹,高光时刻:“你正是那届的新科进士,传闻你才高八斗,牛气冲天,一战成名,而天下皆知。”

李义府慌忙不迭道:“李大人说笑了,下官哪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惭愧,惭愧至极!”

“李大人不必过谦,当年科举高中面圣时,李大人毛遂自荐,自愿赋诗一首以颂皇上圣德,那可是脱口而出,出口成颂,何等的意气风发,峥嵘岁月:

日里扬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

李大人此诗之才情和豪迈,可谓是道尽了您心中的抱负和理想,令本官佩服之至。”

“少时不知天高地厚,不过出风头献丑罢了,如今想来属实幼稚可笑,”李义府依然谦逊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