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2 徐惠上书晋昭仪

长孙无忌力挺,褚遂良是一气的,对李世民唯唯喏若,绝不会冒死劝谏;

李世勣三缄其口从不表态,他就是个应声虫而已,死谏之事他哪里会参和!

李世勣原名徐懋公,因辅助李世民争夺天下,功劳卓著,后赐姓李,并更名世勣,足可见李世民对其的荣宠。

隋唐各种演义评书和小说范本中,徐懋公都是个足智多谋的大谋士军师,被神化成了志量高雅的智囊形象。

所以李世勣隐忍自保,明哲保身之道,堪称所有功臣中的楷模。

从不居功自傲,绝不会多说一个字,过火的多使一分性气,人君之前总是保持一份独特的谨慎矜持。

他们同声同气,杨师道如何抗拒?

长孙无忌公然放出狠话,谁反对皇帝炼制仙丹就是莠言乱政,罪当斩首,谁还敢有异议?

李世民赢了,今后再也没有人胆敢劝阻他随同众多道士一起大肆炼丹了!

杨师道心若死灰,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也是愁眉苦脸,早不见朝堂谏言时的声嘶力竭之态,请示道:“百官牵挂国本之事已久,臣等请将圣人身体无碍的喜讯告示群僚,以安众人之心。”

李世民点头应允:“好,你们去办吧……辅机,留步。”

杨师道即便不情不愿,也只能跟随李世勣、褚遂良一同辞驾。zuqi.org 葡萄小说网

他回头望向倚在龙榻上的李世民,心中惆怅难言——

君臣二十余年并非事事无违,可每次他与李世民意见相左,终归还是屈从上意。

……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严令下,依照大唐律例,将辩机和尚处以腰斩,那些跟随高阳公主的奴婢们,有十几个,也全部都被处死。

到这时候,高阳公主的丑事一经抖出,即使有李世民这个真命天子时时问候,食睡看顾,房玄龄这个重病卧床的公公,还是因为这件小小的盗窃案,牵扯出自己的儿媳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通奸丑闻,而气得吐血不止。

最后生死弥留之际,房玄龄走马观花似的回忆他一生追随李世民的过往:李世民叫他策划政变抢夺皇位,他屈从了;

李世民叫他不择手段盗取《兰亭序》,他屈从了;

李世民叫他篡改史书,抹去玄武门之事痕迹,他也屈从了……

但太子李承乾被废后,立储之争那次,却性质不同,原本择储关乎王朝命运,固然魏王李泰居心不善,但至少也是有胆有为之人,以李治软弱之资能成为合格的皇帝吗?

最后立晋王李治为太子这出乎意料的结果,却把他房某人逼上了绝路,从高高的峰顶上一下跌落掉入了谷底。

长孙无忌倚仗圣宠和在关陇诸族中的权势,久欲揽中书、门下之权,与他早有芥蒂,而立储之争更是彻底撕破了脸,再无回旋余地。

如今李治继统,他却站错队,莫说日后他房家权势难以维持,命运都甚是堪忧。

长孙无忌一朝得势,刚愎自用,无法无天,清除异已,会放过在他死后的房家吗?

而且远不止他一人,刘洎、岑文本,马周等都早已卷入这场暗流汹涌的洪涛之中粉身碎骨。

而他儿子房遗爱和柴令武、薛万彻等一干新贵,灭顶之灾也不远矣!

……

梁国公房玄龄死前回光返照,心中雪亮通透,正是因为得知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私情这件事,才加速了他病情的急遽恶化,猝然吐血。

当晚,终不治而亡,阖然长逝……

至此,原魏王系的中枢官员基本消亡殆尽,朝中原先与魏王交好的官员也都惶恐不安起来,遂了长孙无忌从此独揽朝政的大愿。

也从此,高阳公主彻底失宠。

失宠的高阳公主不但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更加怨恨父亲李世民。

甚至在之后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高阳公主脸上没有一点悲伤,也没流下一滴眼泪。

情人辩机和尚的死,也让高阳公主做事更加的荒唐、疯狂、肆无忌惮。

高阳公主失去辩机之后,又找了几个和尚道士当情人,都是些歪门邪道的人物。

其中和尚智勖自称能占卜祸福,和尚惠弘自称能看见鬼神,道士李晃自称精通医术……

这些人围绕在高阳公主身边,整天助长高阳公主的憎怨,增长高阳公主的野心。

甚至唆使高阳公主结交了掖庭令陈玄运,偷偷画下了唐朝皇宫的地图,为谋反做准备。

……

同月,凤凰谷的玉华宫彻底竣工。

整个行宫的宫殿群分布在玉华山东西十多里的凤凰谷、兰芝谷与珊瑚谷三个山谷中,九座巍峨的宫殿和五座宫门均以玲珑的石桥、廊道联结。

工程浩大,斥资以亿计。

国库耗费空虚,朝中竟无一人敢出言劝谏。

反倒是后宫之中有人上书了,不怕触了此时李世民的霉头,其勇气可嘉可敬。

当武媚娘听说上书之人竟是自己的好姐妹徐惠的时候,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不过,后来她想想徐惠的为人作风,对李世民的忠贞不二,一心一意,九死无生,十死无悔……也就不觉得她这么做有什么突兀了。

话说,李世民自魏征死后,已经很少有人再敢对他犯颜直谏,原本也是该要有个人来鞭策他。

徐惠上书劝谏李世民不顾民生社稷,东征高句丽,西讨龟兹连年开战,劳民伤财,非仁君所为。

又批评李世民不该奢靡铺张,翠微宫尚未竣工,就开始修建玉华宫,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也不是仁君所为……

李世民很久没被人这样‘刺’过了,接到徐惠的谏表果然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高兴,当即重赏了徐惠,拟来年泰山封禅后晋徐惠为从一品妃位昭仪。

早在太子、魏王之争中,以往争邀圣宠的嫔妃竟然都谦让起来,唯恐在皇帝面前言语不慎,背上干政之罪。

哪知在那场风波过去之后,这时大家才发现,大唐后宫嫔妃中已冉冉升起一颗新星——徐惠。

徐惠晋为婕妤或许仅因为劝谏,但此后竟渐渐得到了李世民真正的宠幸。

废立太子的过程中,李世民饱受心灵煎熬,天真而颇具才情的徐惠给了他很大安慰,那一年中李世民几乎被徐惠独享。

徐惠是李世民晚年最喜爱的嫔妃,从小聪颖好学,遍涉经史,素有“贤妃”之称,亦大有长孙皇后当年的风范。

贞观二十二年,由于“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有劳弊”,充容徐惠上的这道奏疏不但文辞优美,而且切中时弊。

李世民看过后“甚善其言”,并且“优赐甚厚”。

而武媚娘只能苦笑了,徐惠上书之事她早知道,甚至徐惠想拉她这个最亲近的姐姐一起上书劝谏。

可她全没当回事,委婉拒绝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