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阅卷 等待

第195章阅卷等待

经过此事,科举再无波折,于第二日,顺利结束。

对于考生来说,走出考场便是结束。

成绩如何,听天由命。

但对于陈青兕来说,考验才真正开始。

糊名、誉录,预防作弊的关键,不能有一丝差错。

负责糊名之人,在礼部将所有考生卷子名字遮掩盖印,然后如软禁一般,不得出院子,更不许见外人。

抄卷官在太常寺,将所有糊名的卷子都抄录下来。期间任何人不得破坏糊名,但有损毁,即刻问责。

阅卷官凭抄卷官所写的卷子定分,以此来杜绝考官通过字迹或者记号什么的来辨认考生身份,将可能的舞弊行为都扼杀在摇篮之中。

其实有张良计,便有过墙梯,科举之所以在后世如此复杂,就是因为有奇人一次次的破解制度,逼得朝廷不断的完善改革。

任何制度不管他多好,只要用久用多了,就会有漏洞出现,需要不断地修正改革,才能长时间的使用。

便如此次科举,在很多方面需要整理经验。

但别的不敢说,至少这一次考试,在公平上是有保证的。

就这糊名、誉录制度以及实行起来的弯弯绕绕,那都是几百年的经验心得。

或许在将来有高手寻得其中漏洞,但至少这一次没人有这本事。qula.org 苹果小说网

别说他人,至少陈青兕这个主考官他都没办法作弊。

如果真能暗中搞鬼,李治亲自过问的殿试,他无法决定,可这省试的名单,非得内涵一下。

狄仁杰第一,张柬之第二。

就他俩的能力历史地位,百年后谁不说一句陈青兕慧眼识英杰?

可惜……

陈青兕自己也无法左右考生们最后的成绩,就算是主考官,在抄录的卷子没有全部评分完毕后,才能解触正卷,确认考生姓名,然后放出榜单。

对于阅卷官的评分机制,陈青兕并没有更改。

毕竟这是古代,关于数字上的统计越复杂越容易出错,化繁为简未必不是好事。

这个时期的阅卷官并不给卷子打详细的分数,而是凭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对应后世就是优、良、中、差。

每个阅卷官根据自己的标准,给考生的试卷评分,三张卷子,帖经、策问、杂文,谁得的甲多,谁就位列前茅,如同奖牌榜单一样,不计较整体成绩,得甲多之人为先,得甲数量一样,再来看后面的乙、丙的数量。

如果都一样,就由主考官来决定谁的排名靠前。

毕竟身为主考官,还是有一定特权的。

在糊名制出来以前,因为可以看着名字打分,所以会出现行卷巴结考官的习惯。

现在名字都给糊上了,连字迹都无法辨认。

阅卷官也只有公允的评分。

只是两万考生,六万份卷子,每一个阅卷官都要认真批阅,真是辛苦他们了。

没错!

陈青兕作为总揽全局的主考官,并不直接参与阅卷。

他的最后任务是从一群成绩相近的人卷子里,排出一个名次。

便在省试榜单放出来的前夕,狄仁杰三个字已然家喻户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