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求追读

王曾的意见很中肯,刘娥也很满意。

不过,即便如此,她也没有直接应下,而是转问了其他大臣的意见。

“诸卿以为如何?”

“王参政之谋,甚是稳妥。”

丁谓执礼道:“臣举荐祠部郎中(从五品)、直史馆(贴职)章得象,权领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兼掌改稻一事。(注1)

章直馆生于闽地,系建州浦城人,对于占稻习性,最是熟悉,由他负责改稻一事,再合适不过。”

听到丁谓的举荐,王曾垂目低眉,面无表情的扫了丁谓一眼。

丁谓,压根就没安好心!

章得象不仅是王曾的同年,并且缘于其表哥杨亿的关系,章得象和寇准等北方系大佬,关系都很好。

因此,即使章得象的籍贯是南人,但论阵营,他仍是北方系的一员干将。

江南六路发运使,虽然权重,但再重,也是远离权力中心的差遣。

台上。

听到‘章得象’的名字,赵祯不由眯了眯眼。

浦城章氏,同样是北宋一朝有名的科举大族,可谓尽有诸元,几乎每一代都有进士。

此外,浦城章氏也是名人辈出,历史上的章得象是‘闽地第一相’。

章得象的养子章望之,是有名的理学大儒。

后世,嘉佑二年榜的状元章衡,铁血宰相章惇,亦是浦城章氏出身。

对了。

差点忘了,浦城章氏还有一个名人——章越,人送外号小越越。(哈哈,这个是虚构的,寒门宰相主角,推荐一下寒门宰相,写的很棒)

“章直馆?”

刘娥低声念叨了一句,脑海中闪过章得象的履历。

咸平五年(1002),章得象进士及第,第一任差遣是归化县知县(今福建泰宁)。

其后又历任玉山县(今江西玉山)、台州、南雄州(广东南雄)、洪州(江西南昌)等地。

纵观章得象的任期,基本都是在南方各地,而他又以‘清简敦厚’闻名,派他去负责,倒是很合适。

思虑片刻,刘娥直接定下了章得象的去处。

“可!”

不得不说,丁谓揣摩上意的本事的确是一等一的。

他捏准了刘娥的脾性,提议章得象,既可以表明自己的大度,举贤不避派系,又能将敌对派系的干将调离京城。

另外,太后和章得象的表哥杨亿,也有旧怨。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欲立刘娥为皇后,于是便找到文辞出色的杨亿草诏。

谁知杨亿居然不给面子,直接拒绝草诏。

丁谓提议章得象出走京师,可谓一举三得!

赢麻了!

其后,议定了改良稻种的事,三司使李士衡又借着机会,汇报了蜂窝煤三件套的铸造进度。

截至今天,三司一共铸造了三百具‘仁德炉’,两百组蜂窝煤制作工具,以及数千个煤饼。

对于三司的成果,刘娥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她当廷决断,令三司联同开封府衙,尽快将仁德炉以及煤饼发放给百姓。

免费的!

发放人群,仅限于乡村户五等及以下和城廓户七等及以下。

户籍与税收息息相关,北宋政府历来非常注重户籍制度建设。

按照居住地域,北宋政府将百姓分为‘乡村户’以及‘坊郭户’。

前者,主要是以乡村居民为主,后者,则是以城市居民为主。

其中,乡村户,又会根据资产分为主户和客户(大多是无恒产者),主户共五等,一等最高,五等最低。

五等乡村户,大多都是少田或者无田的佃户。

而坊郭户,基本是居住在城区的百姓,坊郭户的主户和客户共分十等。

其中,是否有房产,是否缴纳房产税,是划分城市居民‘主、客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七等及以下的城廓户,和五等乡村户类似,都是最底层百姓,即贫弱之家。

确定完三件套的发放工作,刘娥又宣布了一个消息。

外朝释服之后,官家重启学业,负责教授官家的人员,基本都是王曾推荐的那几人。

如孙奭、冯元、晏殊、李维、鲁宗道、张士逊等人。

当然,刘娥也将钱惟演放到了授课名单中。

有个自己人负责监督,很重要,免得官家被这帮人带‘歪’了。

大概申时初(下午三点),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的廷议,终于迎来了尾声。

廷议结束,刘娥和赵祯一前一后离开了承明殿。

两人一路向西,穿过重重宫道,向着延庆殿的方向行去。

途中,刘娥一直低着头,似乎在想些什么。

她有些犹豫,刚刚殿上,官家表现的有点鲁莽,自己要不要教导一下官家?

教导?

如此一来,官家肯定会成长的更快,总有一天,官家会意识到‘摄政’的坏处。

可,不教导?

先帝说不定在天上看着呢,自己百年之后,又如何面见先帝?

想了一路,刘娥的心中乱成了一个马蜂窝。

眼瞅着崇徽殿就快到了,刘娥对着林尚宫挥了挥手,示意一旁的内侍和宫人离得远一点。

看到这个手势,林尚宫隐晦的给旁边的下属使了个眼色,随后,他们悄然落后了好几步。

紧接着,刘娥往赵祯身边靠近了几分。

“六哥,你之前说你爹爹又给你传话了?”

“嗯。”

赵祯半抬着头,一脸认真道。

刘娥试探道:“你爹爹每次和你见面,是不是都要向玉皇请旨?”

“不用啊!”

望着官家理直气壮的样子,刘娥不解道。

“为什么不用?”

赵祯瞪大眼睛,‘惊讶’道:“难道大娘娘不知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吗?”

“嗯?”

刘娥闻言神色一怔,愣在了原地。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忽然间,一阵北方吹过,刘娥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哆嗦。

有点冷。

很快,刘娥的神色就恢复了平静。

她又没有加害官家的心思!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对于官家,她只有爱护,她现在掌权,只是权宜之计,权宜之计罢了。

待到官家年岁渐长,她……她会还政的。

会的!

虽然刘娥隐藏的很好,但赵祯还是捕捉到了她的异样。

好饭不怕晚。

他也没指望刘娥立刻就交权,况且,某些时候,有刘娥顶在前面,也不错。

今天的这场廷议,也让赵祯意识到了一件事。

大宋政府的办事效率,太低。

不,用太低来形容,有些不太恰当,应该用极其低下来形容!

思想改造,刻不容缓!

赵祯现在很急迫,他迫不及待的想要重启经筵,他要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

半晌,赵祯默默叹息一声。

思想改造,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再急,也没用。

‘唉。’

‘要是有‘思想钢印’什么的,那就好了。’

可惜,他什么金手指都没有。

————————

注1:祠部郎中,元丰改制后,定为从六品,元丰改制前,为从五品阶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