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天意?巧合?再现靖难名臣!

大都督府。

临街官房窗前。

在朱棣走远后,一个人收回视线,转身,“老师对朱四郎就一点儿都不好奇?竞拍包税、乡土村社可都是他提出来的。”

李善长一手捧棋谱,一手捏着棋子,闻言,微微抬眼皮瞥视胡惟庸,接着,注意力又转回棋谱,口中很随意说道:“朱四郎和朱四郎提出的竞拍包税、乡土村社是两码事。”

“现在的朱四郎和我们不是一个层面,一个圈子的人,我过分关注一个农民做什么?”

“他的竞拍包税、乡土村社进入我们这个层面,我会关注。”

“与其浪费太多精力,关注一个农民,不如多关注一下,其他两个成年藩王,尤其是改封的那位。”

秦王改封北平这么大的一件事。

皇帝下令十天了。

他这个学生领导的文官集团,只有些许议论后,就归于平静。

反倒是听闻朱四郎要来五军都督府。

打着给他送棋谱的名义,来观察朱四郎。

未雨绸缪是应该。

但为了未雨绸缪,而忽视当下,也是一种愚蠢行为。

尤其是在时时刻刻,都发生着变化,风波诡异的朝堂,忽视当下,更是愚蠢!

可能等不到长远,就折在了当下!

李善长又瞥视一眼,陷入沉思的胡惟庸。

没有继续说,让胡惟庸自己反思。

以前,胡惟庸的聪明,遮掩了这个巨大缺点。

以至于他都没有发现。

多亏了这次,朱四郎的事情,和秦王改封碰在了一起。

才让他发现,这个学生,竟然还有这么大的缺点。

如果胡惟庸悟不透他刚才所说的,还继续跟皇帝掰手腕。

最终一定会倒大霉!

……

朱棣、周浪出城后,八叔等人已经在约定好的地点等着了。

见一群人,凑在一棵树下议论着。

他和周浪凑过去,好奇询问:“在谈什么,这么高兴。”

八叔等人瞬间把手藏起来,满脸羞臊……

可他还是看到,众人手里,都是些女人用的东西。

有人拿着小梳子,有人拿着木簪子,还有人拿着一盒胭脂之类……

周浪打趣笑道:“八叔,咱们回来时,还要途径金陵城,就算要给婶子们买东西,回来时再买也不迟啊。”

八叔老脸微红,讪笑,“这不是担心路上大手大脚,把钱花光嘛,先把东西买了,剩下的钱,路上再花。”

徭役期间,所有个人花销,都要个人承担。

这一次路途很远。

来来回回两个月时间。

干粮带多了累赘,且存放不了太长时间。

除了干粮,大家都准备了钱。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没钱,借钱也得带,不然可能就回不来了。

周浪佩服的冲八叔等人竖起大拇指,“八叔,真爷们儿!”

朱棣笑笑,说道:“走吧,咱们去京畿驻军大营。”

对于这个地方,他还是比较熟的,不需要问路,带着众人,一路来到大营旁的空营。

营地内十分热闹。

远远就听到各种吆喝声。

相较于旁边京畿驻军大营的肃杀,这边就显得杂乱无章。

不过,辕门处,也有兵丁把手。

临近辕门,朱棣转身叮嘱道:“入营后,大家可以凑热闹,但还是和江宁服徭役一样,一些赌博的热闹,看都不准看!”

他尤其着重看了眼村里几个年轻人。

当初江宁县服徭役。

河堤上就有青皮混子们坐庄赌博,赢干粮。

年长的还好,最多就是在旁边看看热闹。

好些其他村的年轻人,就受不了诱惑,参与其中。

结果可想而知。

“四哥,俺们绝不沾染这种恶习!”

得到众人保证,朱棣才带着众人往营内走去。

“站住!”

刚到营门口,就被营门值守的小兵拦住,“哪个村的?”

朱棣抱拳回答:“土桥村朱四郎。”

“江宁县派遣官周浪。”

“等一下!”小兵丢下一句,转身小跑到营门内的一间小木屋外,冲里面大声汇报:“谭把总,有自称江宁县派遣官周浪,带领土桥村徭役队赶到,请把总点检。”

朱棣等人站在辕门外观望着。

只见小兵话音落下不久。

一个魁梧汉子嘴里叼着一块饼子,从小木屋内走出。

认识。

就是那日,去土桥村送征召令的那名把总。

只是当日,人家连个姓名,都懒得对他们说。

谭把总站在辕门内,瞥视一眼,就吩咐道:“是土桥村的,放行。”

朱棣带着众人进来,经过谭把总身边时,抱拳拱手感谢。

“朱四郎!”就在朱棣要走时,谭把总突然开口。

朱棣收回脚,转身抱拳,“不知谭把总还有什么事情?”

“真不想跟着咱当兵?”谭把总打量着朱棣,说道:“这次咱们爷们儿,可是奉调出关,和关外的山匪、元朝余孽厮杀,遍地都是立功的机会!”

“你这一身蛮力,只要打杀几场不死,成了个老兵,不敢多说,保管两三年内,坐到咱现在把总的位置!”

话中,谭把总审视着朱棣。

这家伙,一身力气,太馋人了。

最主要,据周浪介绍,这家伙还是读书人,很有脑子!

而且,当时去江宁县,提及征召土桥村时,江宁的胖子县令,都给他塞银子,让他关照朱四郎。

有脑子,有股子蛮力,还背着一把三石硬弓,箭术应该不俗。

可做军师,可做尖刀。

朱棣可不知,谭把总心里这么多小九九,故意做出一副想接受,却又不能接受的模样,歉疚道:“把总如此高看在下,在下本应高兴,可家妻怀孕,我只想完成徭役回家,和家人团聚。”

又一次被拒。

谭把总脸色有些不好看。

可人家给足他面子了。

理由也很充分。

换他,有那么个娇妻,还怀有身孕,恐怕也割舍不下。

烦躁摆手,道:“算了,咱叫谭渊,这一路都会与你们同行,你什么时候改主意,都可以来找我!”

“张武,伱带他们去安顿!”

话罢,转身进了小屋。

“朱先生?”周浪轻轻揪了揪朱棣衣袖。

他注意到,朱棣又出现了,类似大都督府时,那种怔怔出神的情况。

朱棣回神,摇了摇头,深深看了眼那名小兵,抱拳笑道:“有劳了。”

叫张武的小兵,木讷严肃的摇了摇头,“这是俺的职责,跟俺来。”

朱棣带着乡亲们跟在后面。

打量着张武。

‘这个张武,是不是历史上,跟随‘我’靖难的忠心心腹张武?’

‘还有谭渊?是那个为了救‘我’,战死的猛将谭渊吗?’

他才说服自己,重走靖难路,不是什么冥冥天意。

可才过多久?

遇到一个叫谭渊的。

一个叫张武的!

如果是历史上的谭渊、张武,他们应该被调去燕山任职。

可现在,却被调往关外,和他们一路同行?

巧合?

天意?

还没出发,就频频遇到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这一路,怕是平静不了。

……

张武领着朱棣一行人,来到一座空营房门口,介绍道:“这就是给你们留的营房,这处大营隶属京畿驻军,所以,明日出发离开前,你们一定要打扫干净才能离开。”

“另外,太子爷在大营内犒劳役夫队,带了好几车猪、鸡、鸭、米面抵达,你们留着肚子不要吃饭,今天中午,咱们所有人都能吃顿好的。”

朱棣不由被这个朴实张武逗笑了。

管他是不是历史上的张武。

总之,这个张武就挺好。

笑着抱拳道:“多谢提醒。”

张武第一次笑,笑着点了点头,转身小跑离开,回去值岗。

朱棣也不想什么靖难路、靖难名臣了,转身吩咐道:“咱们先把营房打扫一下,然后留着肚子,出发前,好好吃顿好的!”

大哥肯定是打着幌子,来看他的。

带了这么多好东西。

怎么也得好好吃他一顿。

可惜,不能再拿一份!

(朱元璋:是咱儿子,像咱!)

“太子千岁!”

乡亲们高兴的大吼一声,引得周围乡民纷纷侧目。

朱棣短暂错愕,瞧着其他乡民愣怔的模样,眼珠子一转,这可是给大哥增加威望的好机会。

随即,笑着举手大喊:“太子千岁!”

“太子千岁!”

“太子千岁!”

……

随着八叔他们再次跟着大喊,很快,整个大营就响起山呼海啸的‘太子千岁’声。

……

营地内,朱标在一处营房内等着朱棣。

李文忠在旁边汇报着:“殿下,关外形势复杂,臣重新调整了一下各地卫所换防顺序,把一批考功优秀的卫所兵马,调往了关外。”

朱标一听就明白,这种调整,是为了保护朱棣不出意外,随即笑道:“关外形势复杂,这么做没错……”

“太子千岁”

朱标正说着,被外面突然响起的千岁声打断。

循声往外看去……

这时,方孝孺忍着笑,匆匆走进来,“太子,土桥村的人到了,就是土桥村的人先喊太子千岁,朱四郎带头,然后整个营地,才这样的。”

“这个老四!”朱标哭笑不得,随即吩咐道:“老四既然到了,那就开始见一见各村的代表。”

方孝孺领命后,转身离开。

径直来到土桥村所在营房。

瞧着里面一群人在忙碌,很快从人群中,找到了朱棣的身影。

深吸一口气。

硬着头皮走进去,挤出一丝心虚笑容,“朱先生……”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