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胡润

第229章胡润

席尔瓦·詹姆斯坐在办公室里轻轻敲着桌子,神色有些阴郁。

到现在为止,他都不能释怀被徐良排除在鸿蒙国际融资之外的事,尤其是让死对头大摩捡了个落地桃,更是让他在总公司那里丢尽了脸。

所以他一直打算给对方一个深刻的教训。

拿起桌上的文件又看了一遍。

上面是红岩基金跟高盛的交易,他们通过高盛,以五倍的杠杆,买了400万股安然股权的空头头寸。

相对于安然10亿股的总股本,400万只是九牛一毛。

他不相信红岩基金只买了这么点卖空合约。

毕竟当初鸿蒙跟微软的交易,就让对方赚了一亿两千万美元,五倍的杠杆,就是六亿美元,以安然现在的股价,起码能持有700万股。

更何况,前段时间红岩基金拿雅虎东瀛股权抵押贷款的事,对高盛而言也不是什么秘密。

“红岩基金起码持有安然或者其它公司15~20亿美元的空头合约。”席尔瓦·詹姆斯心道。

不过他判断,红岩多数资金肯定放在了做空安然上。

投资尤其是做空,是一个很谨慎的事。

调查的越详细,把握才更大。

红岩基金并不是什么老牌机构,能够调查清楚一家公司已经是它的极限了。

这对他而言是一个机会,对互联网,高盛不熟,但对金融,这可是看家本领。

不过单凭高盛亚洲的力量想要拉升安然的股价,困难太大,必须要总部出面才校

想了想,抓起电话打给了现在的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约翰·塞恩。

现在高盛内部分为两派。

一派归于约翰·桑顿,一派归于约翰·塞恩,他们两个人是高盛董事长兼cEo亨利·鲍尔森,唯二的接班人。

谁都想着压倒对方,取代鲍尔森,接掌高盛的大权,所以在高盛内部竞争很激烈。

席尔瓦·詹姆斯跟约翰·塞恩交好,所以算是他这一派,有计划当然要跟他汇报。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约翰,是我?”

“詹姆斯,你打电话过来不会是寻求安慰吧?”约翰·塞恩笑道。

“当然不会,我还没那么脆弱。不过,我发现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想找你商议。”

“哦?看。”

“已经把资料发到你的邮箱了,伱先看看。”

“等我一下。”

约翰·塞恩挂断电话后,过了十分钟左右,又打了过来。

“詹姆斯,你想拉高安然的股价?”

“是。这能让我们大赚一笔。”

“詹姆斯,你知道的,掺杂太多私人感情的投资很难取得成功。”约翰·塞恩道。

“约翰,我承认我有给良·徐一个深刻教训的因素,毕竟没有人能在耍了我们高盛后不付出代价。但我想做多安然,并不全是因为这个。

2000年~2001年的加州大停电,让安然赚大了,超过一千亿美元的营收,创造了上百亿美元的利润。

上帝作证,他们赚的太多了。

虽然在国外的项目有一些亏损,但仅凭借美国的收入,就能抹平亏损,只要我们抓住这一点,好好宣传一下,很容易就能拉高股价。”席尔瓦·詹姆斯激动道。

约翰塞恩听在耳中,脸上露出一抹思索。

普通人或许不清楚,但他对加州大停电以及背后的内幕却清楚的很。

2000年,还在网络股泡沫中的加州,突然陷入羚力紧缺的困境。

4月到8月,加州的批发电价飙升了八倍以上。

加州居民不仅要忍受价电价,还被迫频繁的拉闸停电,从旧金山湾区到南加州的圣地亚哥,上百万居民前后经历了三十多次拉闸限电。

企业和商店不得不自购发电机来维持生产。

2001年1月,加州州长戴维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用政府储备资金采购电力满足居民需求。

当时加州总发电装机容量为45G,而高峰期用电需求则是28G,只要保持正常发电能力就足以满足需求。

正因为如此,加州政府否决羚网公司pGE,从外州以固定价格长期采购电力以对冲市场供应风险的申请。

问题在于,加州政府通过立法严格限制供电公司涨价,但联邦和加州政府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先后放松了对能源和电力公司的管制,允许然气和电力供应在市场上自由交易。

能源巨头安然就利用了这一空间,人为创造羚力短缺。

它先与发电厂合谋,故意在需求高峰期停产检修,大幅抬高电力批发价格,迫使电网公司去现货市场购买电力。

买的多,卖得少,价格自然就涨起来了。

从2000年第一季度到2001年第一季度,安然公司的“批发服务”营收从120亿美元急剧膨胀到484亿美元。

一直持续到2001年6月份,也就是上个月,加州的电荒才算是结束。

所以,资本市场上很多人都相信安然赚大了,这也是它股价高启的原因。

听到电话里没有声音,席尔瓦·詹姆斯心也提了起来,他知道约翰·塞恩在考虑他计划的可行性,心思电转,再次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