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约么一炷香的功夫后,露微提了膳食回来。

按往日情形,过了用早膳的时候,徐氏哪里还能拿到东西吃,可今儿不一样,膳房不仅特意留了一分早膳,菜色更是比平素还好些。

徐氏吃的高兴。

这就是得宠的好处了吧。

哪怕殿下只是留宿了一夜而已,对她的生活就已经带来不少影响了。

这让徐氏不由得更期待晚上的到来,希望今晚她依旧能侍寝。

而姜蕊这边,丹偌汇报完情况后,她就没关注徐氏了,倒是看起了一封今早从府外送进来的信。

是姜清念写来的,正是之前委托他帮忙查探的,兵部尚书李朗嫡幼女李琦的喜好的事情。

信封展开,一股清淡的墨香味,姜蕊一闻就知道用的是她过年时候送的徽墨。

身为长姐,这检查功课的毛病真改不了,展信后第一件事就先看了姜清念的书法有无长进。

“这字倒是比从前更干脆有力了,想必还是费了功夫练的。”姜蕊笑着评价。

落葵却急,“皇妃别看字儿了,快看看公子写了什么,那李家姑娘到底喜欢什么东西?”

朝堂中多少人想讨好兵部尚书,若真是有用的消息,那可价值千金。

“好了好了,我看就是了,别催我嘛。”姜蕊无奈笑着,才认真看信。

内容不多,到是写的详细。

说李姑娘虽然算得出身将门,却对书画比较感兴趣,不是那一类名家大作,而是话本子。

再就是吃食了,就爱吃些新鲜的,各地的特色东西。

姜蕊看过便笑道,“还真是个好伺候的姑娘。”

丫鬟们听她这么说,都好奇,便问起来,待得姜蕊告诉她们后,也都是意外。

“竟不喜欢金银首饰,布匹衣料?”又霜睁着大眼睛道。

落葵抿唇,“这位李姑娘是李家嫡幼女,李尚书夫妇二人视为掌上明珠,什么金银没有,说喜欢这话本、新鲜吃食,倒还真些。”

人就是缺什么才想要什么嘛。

姜蕊点头,“这些倒是好办,也好送,若真是那些贵重物品,我送了他们才不敢收呢。”

“是啊,皇妃就爱看书,这散文、游记、诗词乃至各式话本子,都不少呢,再说点心,之前去蕲州行宫,奴婢也学了几样,对京中长大的李姑娘来说,应当也算新鲜了。”丹偌笑着开口。

姜蕊放下信,“只做蕲州的怕是不够花样,前院的陈一不是从淮州来的么,你们去问问他,可知道些什么淮州的点心吃食。”

“好,那奴婢去吧。”丹偌站出来道,“刚好奴婢也会做这些。”

“嗯,你去安排特色吃食,落葵和又霜两个去我书架里把话本都找出来,我挑些好的。”姜蕊安排到。

离着李姑娘的生辰也只有四五天了,得快点安排好。

原本姜蕊见弟弟迟迟不送消息来,以为没探听到东西呢,没想到还是摸清楚了。

不过这事儿也不能怪姜清念,毕竟这宴会也不是天天有,更不能上来就问人家喜欢什么,总得先熟悉认识了,才能套话嘛。

几乎从来不和同龄女孩子打交道的姜清念,这一回可是逼着自己迈出了一大步了。

当然,也是误打误撞的。

正是因为姜清念交际生涩,瞧着反倒是真诚的很,不像那起子故意巴结讨好的,李琦才与他说了实话。

正是因为姜清念交际生涩,瞧着反倒是真诚的很,不像那起子故意巴结讨好的,李琦才与他说了实话。

看着长大的孩子,姜蕊怎么会不知姜清念的性子,典型瞧着外向实际慢热的孩子,能得来这些消息,必然是费了力气的。

故而当然就派小金子往娘家走了一趟,给姜清念送了些他喜欢的小玩意儿,并塞了些零用钱。

得了报酬,姜清念还是高兴的,之前替姐办事儿的艰辛都散了不少。

姜蕊这边得了进展,周蕴手里查的关于七公主的事情也有了大进展。

他手下的人拿着张氏的画像四处打探,刚好遇到张氏家里人给他办白事,就这么遇上了。

之前正是因为孙易安的母亲冯氏觉得,张氏出来做乳娘定因为家里男人不爱护,所以就给了一大笔抚恤银子就想了事。

却没料到,张氏和其丈夫杜家二郎感情是很好的。

之所以出来做了乳娘,是因为杜二郎前两年修屋顶摔伤了腿,无钱医治而成了瘸子,做不了活儿了。

而家里的婆母本也身体不好,需要吃药,下面又有两个儿子,迫不得已,才让张氏出来做了乳娘。

也正因为孙家来招人的时候价格给的比别处高五成,张氏才去的。

谁曾想这一去就是阴阳两隔。

即便得了一笔不菲的抚恤金,但整个杜家都悲痛万分。

所以当周蕴的手下找到杜家人,告诉他们张氏并非死于急病,而是被活活打死的时候,都不必挑唆,杜二郎当即就要上官府去告状。

不过这戏既然要唱起来,唱的叫孙家不好收场,自然还得仔细做一番安排,所以也先暂且按捺住了。

这样重要的消息,周蕴自然是要告诉姜蕊的。

故而晚上一回府,径直就往正院去了。

姜蕊没料到他要来,还稍稍意外了一下。

不过她也有关于兵部尚书家的事情要说给周蕴听,便也拉着人就在窗边坐下了。

两人前后把各自的事情说了,才叫丫鬟门上茶。

歇了这一会儿,姜蕊才又开口。

“那殿下预备怎样把这事儿闹起来?事关皇家颜面,倒也是轻不得重不得。”

周蕴抬了抬下颚,“朝中王御史,素来以清廉正直为称,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顽固,这件事若是被他知道,定不会轻易了结。”

说到这个,姜蕊也知道,她从前听父亲提起过。

不过这个老头嘛,说好听是清廉正直,不好听就是迂腐古板还烂好人。

心善是真的,但做事却是个大铁头且爱钻牛角尖,要不是自古不可轻易杀言官,这位王御史应该早死多时。

“这事儿捅到他面前,恐怕要闹的全程皆知的,这事儿办完了,怕是他这御史的官儿也该做到头了吧。”姜蕊咂舌。

周蕴倒是淡然,只抿了口茶。

“这老头若是一直在朝为官,迟早惹怒圣颜,落个株族下场,他年纪也不小了,退朝没什么不好。”

其实周蕴也早看这位王御史不爽了,可不想留到自己登基后还接着烦。

先借元庆帝的手一并料理了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