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本以为这么一件小事后,就该安安心心等着出府赏雪,再就是过年了,没想到隔了两天,朝中就起了风波。

原来是礼部尚书夏正祥提出,钦天监着人来报,说天象有异。

“皇上,钦天监副使曹煜今日观测天象,发现紫微星周围隐隐发红,并日渐加剧,实乃不祥之兆,且代表后宫的尾宿暗淡无光,阴霾笼罩,推测是因中宫久悬无主之故。”

“天地阴阳调和方才能国运顺遂,皇上是为天子,主阳,后宫却无皇后主阴,故而阴阳不和,才会导致种种不顺呐,臣听闻皇上近来一直龙体不适,或与此也有干系。”

话音落下,元庆的眉头就微微蹙了一下。

片刻后才张口,“皇后逝世多年,朕心念之,顾及年少夫妻情分,朕并不欲重新立后,这天象或可用别的法子化解。”

立后这种大事,元庆帝自然轻易不会答应的。

夏正祥也早料到如此,便又再度拱手。

“皇上,若有其他法子,也总不及治本有效,国母之位长久空悬,后宫不安呐,如今皇上抱恙,宫中欣妃娘娘有孕在身,更需庇佑,这尾宿星黯淡无光,紫微星红光环绕,实乃君王不安,后宫不宁之兆,如今即将年节,妥善化解,亦是为来年国运昌盛而计,臣恳请皇上为龙体、龙嗣着想,为天下着想,选贤德之人,入主中宫!”huye.org 红尘小说网

语罢便行了跪拜大礼,字字句句似乎都是发自肺腑的忠诚之言。

只不过朝中却并无太多人附和,也都在观察元庆帝的神色。

但直到最后,元庆帝也并未当场应下,只说立后是大事,待他好好考虑后再做定夺。

虽然目的一时并未达成,但朝中的确又掀起了以立后为中心的一场风波。

这个礼部尚书夏正祥素来是中立者,可他手下的礼部左侍郎许书恩却和六皇子一直走的很近,且这个许书恩是夏正祥的门生。

两人虽然在朝中立场不同,但关系一直倒是都不错。

今日夏正祥忽然提出这立后的事情来,周蕴便猜测一定和六皇子有关系。

本想着下朝后和林家以及手下亲信官员及幕僚来商议商议,没想到还未出宫门,就被元庆帝派人叫去了御书房。

一起来的还有六皇子。

兄弟两个都被叫来了,元庆帝的目的显而易见。

肯定是要问和立后相关的事情了。

果不其然,一进御书房内,元庆帝就直接开门见山了。

“你们两个对今日夏尚书所言,有何想法。”

“你们两个对今日夏尚书所言,有何想法。”

元庆帝手里捧着一杯热茶,坐在书案后的龙椅上,本就隔着一段距离,又被茶盏升起的雾气萦绕,一时并看不清的他的神色。

虽然只听语气是淡然的,像是话家常,可元庆帝怎么会与他们话家常呢。

周蕴是兄长,自然先开口。

略敛了敛眸子,便平和道,“儿臣的母妃已经逝世多年,如果一定要立后,自然是从宫中二位贵妃娘娘之间选择了,论资历、家世,孙贵妃都更胜一筹。”

这句话是把他自己摘干净。

后宫之中如今最配得上后位的便是孙贵妃,哪里和周蕴有半点关系,只和六皇子有关系罢了。

元庆帝何尝不是这样想的,所以此刻看向六皇子的眼神更深邃几分。

“老六,你来说。”

“是,父皇。”六皇子拱手,“儿臣以为,五哥所说虽然不无道理,但历来皇家最忌讳外戚势强,所以择后当以贤德二字为先,愉贵妃虽出身不好,但品行极佳,素来为人称赞,料理后宫诸事也得心应手,未必不是好人选。”

反正兄弟两个谁也不往自己身上揽。

尤其六皇子,这一番话说的,语气十分真诚,还真像是就发表一下意见。

元庆帝放下茶盏,浑浊的眸子在两个儿子之间来回一番,不知心底在琢磨什么。

最后却对两人的话都没做评价,而是直接提起了另一桩事。

“刚从送来的国书,大理新君为表两国交好之意,提出年后互相派使臣拜访,大理要派他们的恭亲王前来,咱们也得选一个合适的人,前往大理,你们觉得谁去合适。”

“大理的恭亲王?”六皇子蹙眉。

一旁梁进忠便解释道,“是大理先皇的第十二子,如今大理国君的异母皇弟,名讳为允煊二字。”

大理国君膝下子嗣众多,皇子公主加一块儿得有二十多人,可不像元庆帝膝下子嗣单薄,拢共四子一女,还没了一儿一女,如今就剩仨儿子。

孙霖玉肚里那个还没出来,就不作数了。

“六弟妹便是大理郡主,此事由六弟去办自然是最合适的,若能带上六弟妹同去,还能顺便探亲,有熟人在侧,去了大理也更好办事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